偏頭痛要避開這些地雷!改善偏頭痛的4大類食物

台灣一年約有一百五十萬人飽受偏頭痛之苦,不但日常生活常受影響,工作表現也因此大打折扣。偏頭痛並不是一味地吃止痛藥就可以解決,而是應該從積極預防著手的疾病。

偏頭痛是什麼?

許多人認為,偏頭痛單指局部頭痛、或單側頭痛,其實並不然,偏頭痛 (migraine) 是一個特定疾病的名詞,有特別的症狀與病因,且局部頭痛並不是唯一特徵。有些人可能後腦杓痛、兩側疼痛,或是整顆頭都痛。

偏頭痛常見的症狀有噁心、想吐、畏光、怕吵,頭痛位置通常發生在單側,持續時間從2~72小時皆有可能,且疼痛會隨著肢體活動加劇。約有25~30%患者會有預兆症狀,如暫時性的視覺、聽覺、觸覺、語言或肢體障礙。

偏頭痛通常在兒童或青少年時就出現,且較常發生在女性身上。世界盛行率女性約18%,男性約6%;以台灣來說,整體盛行率約為9.1%,男女比例約為1:3,又以青壯年的比例最高。

偏頭痛台灣盛行率

偏頭痛是怎麼發生的?

偏頭痛的致病機制相當複雜,目前醫學界認為較支持的假說是「三叉神經血管理論」,相信頭痛最初是腦膜上血管被刺激而引起發炎反應,接著由三叉神經路徑傳到腦幹、視丘及大腦皮質,最後引發一連串的頭痛症狀。

偏頭痛的原因、機制之所以複雜,是因為它包含頭部一些神經、血管、化學物質的相互作用,或是中樞神經系統出現週期性變化時,造成血管收縮或擴張,而使患者感到疼痛。

為什麼偏頭痛會找上我?

偏頭痛與遺傳

偏頭痛具有遺傳的傾向,當一等親家屬有偏頭痛的情況,那麼子女出現偏頭痛的機率也較高。若父母其中一人有偏頭痛,那麼子女出現偏頭痛的機率為46%,若是父母都有偏頭痛,則子女患病的機率提高到66%。

引發偏頭痛的因子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原因可能引發偏頭痛,像是壓力大、月經、服用避孕藥、睡眠不足、頭部創傷、焦慮、飢餓等。另外,某些食物也可能引起偏頭痛,如巧克力、乳酪、味精、紅酒,或是含特定化學物質的食物。

偏頭痛原因

偏頭痛發作前有跡可循?

偏頭痛主要有兩種類型:預兆偏頭痛、無預兆偏頭痛。簡單來說,偏頭痛分為四個階段,有些患者在頭痛前是有跡可尋的,有些則直接進入疼痛階段,不過情況因人而異,不一定會循序漸進地進行。

前驅症狀階段

有些患者會在偏頭痛發作前一天出現前驅症狀,如同偏頭痛的前兆,不過有些症狀並不易察覺,像是想吃特定食物、不斷打哈欠、情緒變化等等。若是患者出現以下症狀時,可以提前做紀錄,以便了解自已的健康狀況。

  • 情緒不穩定
  • 疲倦
  • 渴望特定食物
  • 肌肉僵硬,尤其是頸部
  • 便秘或腹瀉
  • 對特定氣味或噪音敏感
  • 打哈欠
  • 畏光
  • 頻尿
  • 怕吵

偏頭痛預兆

預兆階段

在偏頭痛發作前一小時,大約有25~30%的患者會有預兆,其中有99%患者會出現視力模糊、之字形邊緣、半邊盲等視覺障礙;約有30~40%手臂或手掌一側會出現刺痛;或是言語錯亂、暈眩、肢體不協調。但這些預兆症狀的時間通常不超過一小時。

偏頭痛預兆症狀

疼痛階段

偏頭痛發作期間,最明顯的症狀就是劇烈頭痛,頭痛情況大多以單側為主,如同患者常指出左邊或右邊疼痛,症狀可能持續2~72小時。

除了頭痛症狀,還可能伴隨噁心嘔吐、畏光、怕吵、嗅覺敏感,此時若有肢體活動,更可能加劇疼痛的情況。

偏頭痛疼痛階段

後期症狀階段

頭痛症狀結束或趨緩之後,就進入後期症狀的階段,此時偏頭痛的情況可能好轉或出現其他症狀,像是疲勞、認知困難、虛弱無力、注意力減弱、憂鬱等。完全好轉的時間從數小時至數日都有可能。
偏頭痛後期症狀階段

偏頭痛應避免吃哪些食物?

有些食物也可能誘發偏頭痛,應該避免食用,像是加工肉製品(熱狗、香腸、臘肉)、含酪胺酸食物(起司、乳酪、巧克力、優酪乳)、含阿斯巴甜食物(無糖優格、低卡汽水)、含咖啡因飲食(咖啡、奶茶)。

改善偏頭痛的4大類食物

鎂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礦物質,若體內鎂含量不足,就可能引發頭痛。鎂除了能放鬆肌肉與調節血液,也可以降低偏頭痛發作的機率。富含鎂的食物如下:

  • 蔬果類:香蕉、楊桃、菠菜、紫菜、昆布、花椰菜、甘藍菜
  • 全穀類:糙米、全燕麥、全蕎麥、粗薏仁
  • 堅果類:葵花子、腰果、杏仁
  • 豆類:黑豆、黃豆、碗豆、蠶豆

 

偏頭痛的治療

偏頭痛的治療主要分為兩個層面,一個是急性發作時,緩解疼痛的治療;另一個則是針對慢性反覆頭痛的預防性治療。

減少頭痛發作的關鍵是,如果平時就定期服用預防頭痛的藥物,那麼就能有效降低頭痛的發生率,而非只是急性發作時才被動的止痛。

急性治療

治療偏頭痛的止痛藥,像是藥房常見的阿斯匹靈、普拿疼,或是醫生處方常開的加非葛 (cafergot)、非類固醇消炎劑 (NSAID)、翠普登 (triptans),都能在急性發作時發揮止痛的作用。

不論是一般成藥或是醫生開立的處方藥,都必須了解可能的副作用,並遵守用法、用量。值得注意的是,若過度使用止痛藥,可能使頭痛情況越來越頻繁,一般建議使用天數一週不超過兩天。

另外,治療偏頭痛的止痛藥,最好在出現頭痛後40分鐘內或預兆出現後就服藥,且越早服用效果越好,若等到劇烈疼痛時才服藥,就不易發揮藥物治療的效果。

預防治療

根據偏頭痛流行病學的研究,顯示患者中約有40%需要預防性治療,但實際上卻只有10%的患者接受治療。

若患者偏頭痛發作時才服藥控制,不但無法減少偏頭痛的發作次數,久而久之更可能提高發作頻率,影響日常生活及工作表現。

適合預防性治療的患者,有下列五點指標:

  • 每星期發作次數超過2次
  • 發作時間太長,超過48小時
  • 頭痛發作的程度嚴重
  • 急性止痛藥有副作用或無法完全減輕疼痛、使用急性止痛藥的次數過高
  • 頭痛發作前的預兆時間較長

藥物治療

偏頭痛的預防治療分為藥物治療及非藥物治療,一般醫師常用的藥物以抗癲癇劑 (antiepileptic drug, AED)、乙型阻斷劑 (beta-blocker)、鈣離子阻斷劑 (calclium channel blocker, CCB)、抗憂鬱劑 (antidepressants) 較為常見。

對於預防性藥物治療有一些必須注意的原則:

  • 初始治療以低劑量藥物開始,逐漸增加藥量
  • 給予使用的藥物至少四週,建議持續使用三個月
  • 避免服用治療急性頭痛的止痛藥
  • 不宜使用鴉片類及巴比妥類藥物
  • 偏頭痛控制良好時,可慢慢降低藥量或停止使用

非藥物治療

除了藥物治療,生活調適、飲食習慣也非常重要,像是有氧運動(如慢跑或游泳)、放鬆訓練、針灸和經皮神經電刺激等,都可以預防偏頭痛的發生。

此外,規律的作息與睡眠也能改善偏頭痛的情況,且適時安排休閒娛樂放鬆壓力。如果偏頭痛已成為你的困擾時,撰寫頭痛日誌可以幫助你找出頭痛原因,也有助於醫師診斷。

文:林恆毅/圖:Daco

Reference:
美國偏頭痛基金會、台灣頭痛學會、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reCAPTCHA and the Google Privacy Policy and Terms of Service apply.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