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有70%由水所組成,水是維持生命不可或缺的角色,它可以讓皮膚Q彈水嫩,也可以讓你的皮膚變形腫脹,讓人又愛又恨。
引起水腫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種,必須對症下藥,才能降低水腫的發生率。從認識水腫開始,預防皮膚外觀遭受侵襲。
何謂水腫?
指的是人體皮下與血管外的間隙中,有異常的組織間液堆積,進而引起腫脹。典型的症狀是,以手指按壓腫脹部位時,皮膚會出現凹陷,過一段時間才恢復。
水腫可能影響全身的任何部位,但還是以手掌、手臂、腿部、腳踝、腳掌較為常見。
水腫的病因
常見水腫的區域可分為單側及雙側,單側水腫較容易發生在局部範圍,影響層面較大的則是雙側水腫。究竟哪些常見的病因可能導致水腫?以下將為大家詳細介紹。
局部血管栓塞
如深層靜脈栓塞症,在深層靜脈出現血栓,使得靜脈血液無法順利回流的疾病。靜脈栓塞常伴隨單側下肢水腫,輕微者可能只有足部、腳踝、小腿,嚴重時連大腿都會出現腫脹。
淋巴水腫
淋巴是由微血管溢出富含蛋白質的液體,正常來說,淋巴會經由淋巴系統遍佈全身,最後再回流至靜脈。淋巴系統有調節組織液的作用,當系統出現出現障礙時,組織內積聚過多的淋巴就會出現淋巴水腫。
在癌症術後,如乳癌,也可能發生水腫。因淋巴結的摘除範圍或數目較大,或是術後恢復期較慢、感染等因素,影響淋巴回流機制而造成水腫。
體質性水腫
水腫的原因可能與生活型態有關,如上班族久站久坐、缺乏活動導致血液循環不佳,此情況較常發生在下午,腳踝、小腿會明顯出現腫脹。少部分婦女的水腫可能與月經有關,月經過後即消失。
肝硬化
肝硬化初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隨著病情發展,下肢可能開始出現水腫。原因是嚴重的肝硬化患者,肝臟製造白蛋白的能力不足,造成血中白蛋白過低,導致血管內滲透壓下降,此時血管內的水跟鈉更容易滲透至腹腔,形成腹水。
腹水可能使下腔靜脈血流受阻,進而引發水腫。
心臟衰竭
呼吸困難、下肢水腫是心臟衰竭患者的常見症狀,主因是心室無法輸出足夠的血量,在動力不足的情況下,使血液不易由下肢回流到心臟,當過多的血液堆積在下肢時,就容易引發水腫。
腎臟病
腎臟引起的水腫,常伴有小便泡沫的情況。主因是身體經由尿液排出過量蛋白質,導致血中白蛋白下降;或是腎臟功能出現障礙,無法正常代謝水分及鹽分,進而引起水腫。
腎臟病所引起的水腫常是全身性的,如臉部、上肢及下肢。
蜂窩性組織炎
如果下肢受傷後,水腫伴隨紅、種、熱、痛,就要小心是蜂窩性組織炎。
藥物
高血壓藥物、類固醇藥物、雌激素、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等等,都可能引發水腫。
營養不良
營養不良引發的水腫,是指在熱量攝取足夠,但蛋白質卻攝取不足的狀態下,引發的低營養狀態。雖然體重可能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但肝臟合成的血清總蛋白質、血清白蛋白質,可能因營養不均而呈現低數值,進而引發水腫、腹水、免疫力低下的情況。
如何自我評估水腫?
以指腹按壓水腫部位,通常以小腿脛骨或腳踝來做測試。在按壓5-10秒後,當指腹離開皮膚表面後,觀察按壓處的恢復情況。
正常狀態下,按壓處會立即恢復原狀,反之則代表有水腫的情形。接下來將介紹以下指標,教你判別水腫的嚴重程度。
1.輕度:按壓後,輕微凹陷2毫米,會立即恢復。
2.中度水腫:按壓後,中度凹陷4毫米,需數秒才回復。
3.嚴重水腫:按壓後,深度凹陷6毫米,持續時間較長,約需10-12秒恢復時間,可見下肢腫脹。
4.超嚴重水腫:按壓後,嚴重凹陷8毫米,持續時間大於20秒,此時下肢已非常腫脹。
6種預防及改善方式
該如何降低或延緩水腫發生?
運動
活絡受水腫影響的肌肉部位,增加血液循環,能幫助將多餘的液體送回心臟。
抬高患肢
休息時間或睡前將水腫的患肢抬高,患肢高於心臟可增加血液回流,能幫助紓解水腫情況。
低鹽飲食
體內鈉離子濃度過高,可能導致過多的組織液堆積,加劇水腫的情況。減少攝取鹽分(氯化鈉)的攝取,可避免增加鈉離子濃度,減少組織液堆積以防水腫。
穿壓縮襪
若四肢受水腫影響,穿著壓力襪、壓力袖可對四肢保持壓力,幫助體液回流,防止液體堆積於區域組織中。
避面久坐久站
長時間久坐或久站,下肢循環容易變差,腿部便容易出現浮腫、變粗的情況。可適時變換姿勢或起身活動改善水腫的情況。
保護患部
保護水腫的部位,注意清潔、保濕且避免受傷,因擴張的皮膚表層更易於刮傷、感染,穿戴襪子或護套就能多一層防護。
大多人的水腫症狀是屬於體質性的,腫脹程度也較輕微,不需任何治療。若水腫情況持續且異常的出現,需就醫進行心、肝、腎的功能檢查,以釐清病因。
Reference:
Mayo Clinic、美國家醫科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