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覺失調4類症狀,幻覺、妄想等正性症狀預後反而比較好

根據研究指出,思覺失調症的盛行率約為1%,也就是平均一百人中就有一人此生會罹患思覺失調症。思覺失調症是可以治療的,治療效果的關鍵在於是否能「早期治療」,越早接受治療,大腦受到的損害程度越低。然而,思覺失調症患者的病識感通常都很低,不覺得自己生病了需要接受治療。根據統計,思覺失調症患者平均在發病後 6~7 年後才接受第一次治療。如果患者能提早接受治療,將會大幅提升復原的機率。

另外,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CDC) 的研究指出,包含憂鬱症和思覺失調症的一些身心疾病患者,在感染 COVID-19 時,更容易引起重症。

症狀

思覺失調症的症狀可以分為「正性症狀」、「負性症狀」、「認知功能障礙」和「情緒症狀」。

正性症狀

  • 幻覺:看到、聽到、聞到、嘗到、接觸到不存在的事物,比如聽到有人在旁邊說話,甚至覺得有人在自己的身體裡面說話,或是感覺有人在碰觸自己,但實際上並沒有這些狀況。
  • 妄想:有一些強烈的信念,在其他人看來是不合理的。比如覺得電視上的人在嘲笑自己;覺得網路上隨機看到的訊息,是在針對自己;認為有人在暗中陷害、跟蹤自己;覺得自己身陷在一個龐大的陰謀之中等。
  • 怪異行為:做出或說出旁人難以理解的行為或語言。

負性症狀

  • 對生活失去動力
  • 無法感受到快樂
  • 情緒低落
  • 說話音調沒有變化、面無表情
  • 逃避社交活動
  • 個人衛生惡化

這些負性症狀常常會被誤認為是憂鬱症或是其他身心症的症狀

認知功能障礙

  • 說話沒有邏輯性
  • 思考和表達過度跳躍
  • 無法專注
  • 記憶力下降
  • 難以學習新事物

情緒症狀

  • 憂鬱
  • 焦慮
  • 失去同理心
  • 表達情緒困難:撲克臉,或是表情與本身的情緒不符,像是高興時卻在哭,難過時卻在笑。

另外,還有些患者還會出現運動障礙,比如一直重複一樣的動作。

好發年齡和前驅期

思覺失調症的發病年齡大都在 16~30 歲之間,在年紀較小的兒童中很少見。

發病前通常會有一段時間的前驅期 ( prodrome ) ,前驅期的長度從幾天、幾週,到一兩年的時間都有可能。然後才會發病,演變到影響生活正常,進入活躍期。如果在前驅期或是發病早期就能意識到蛛絲馬跡,及早追蹤、治療,對於康復會有很大的幫助。

在前驅期患者的表達、思維、情緒和社會功能( 學業、工作 ),就會逐漸變化。比如說變得憂鬱、逃避社交活動、作息不規律、說話詞不達意,在工作、學業上各方面能力都下降。有時會有間歇性的幻聽、幻視,或是對外界的訊息變得敏感、多疑。

思覺失調症的原因

思覺失調的原因,至今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結論。但有可能和腦內分泌的一些物質失衡有關。像是多巴胺和谷氨酸等神經傳導物質。

總括來說,思覺失調症的成因包含以下三個面向

  • 遺傳:研究指出,有家族病史的人,罹患思覺失調症的機率更高,預後也比較不好。
  • 環境:包含生活在壓力大、生活條件差,或危險的環境中,以及出生前受病毒感染或是營養問題,都會提高罹患思覺失調症的機率。另外,家人過世、失業、情感破裂等壓力因素,都有可能讓思覺失調症惡化或復發。
  • 大腦結構和功能:研究指出,思覺失調症患者的大腦大小,以及大腦不同區域之間的連結,與健康的人有些不同,而這些差異可能在出生前就已經存在。

暴力風險

因為一些社會事件,和電影情節等,思覺失調似乎被貼上有極端暴力風險的標籤。但事實上重度且有暴力傾向的患者,只佔了極小的比例。研究資料顯示,控制良好的思覺失調症患者,發生攻擊行為的比例和一般人並沒有差別。但若是延誤治療,仍可能會有自傷或是傷人的風險。

自殺預防

思覺失調症的患者,一生中的自殺風險約為5%,但透過治療,可以降低自殺風險。

如果有自殺的想法,應馬上告知你的醫師或你支持系統中的成員。對大部分的患者來說,自殺的念頭只是暫時的,會隨著時間和治療的進程而退去。如果你的自殺念頭非常強烈,一定要立即尋求協助。

在台灣可撥打本文最後所列的各支持專線,陪伴你走過生命最黑暗的幽谷。

如何協助可能有思覺失調症的人

大部分的思覺失調症患者都沒有病識感。對患者來說,他們感覺到、聽到、以及所相信的,都是無比的真實。所以並不會覺得自己需要接受治療。

然而,早期治療可以降低大腦的損傷,減緩功能的退化,日後比較容易重建良好的社會功能。所以身邊的支持系統,如家人、朋友就很重要。

陪伴、支持患者有以下幾個要點:

  • 對於患者保持尊重,不要以苛責的態度對待。
  • 積極鼓勵並幫助他們接受治療。
  • 尋找相關的支持團體,如當地健康服務中心,尋求合適的協助管道。
  • 如果患者有傷人或自傷的狀況,可以請警消人員協助送醫。

另外,家屬和照顧者也會承受很大的心理壓力,所以照顧者的自我照顧也非常重要。可以參加相關的家屬支持團體,在其中更了解疾病的治療過程,也可獲得相互的支持和陪伴。

藥物治療和副作用

藥物在思覺失調症的治療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大多數的病人都可以透過藥物獲得症狀的改善。及早接受藥物治療,將可以維持大腦功能。

思覺失調症和大部分的慢性病一樣,透過藥物控制,就有機會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像是糖尿病和高血壓一樣,如果沒有規律服藥,血壓、血糖沒有控制好,就會引起更嚴重的併發症,如心肌梗塞、中風、失明等。對思覺失調症來說,若是隨意停藥,導致屢次復發,每次復發都會造成腦部的損傷,對長期的生活品質影響甚巨。

目前有多種藥物可供使用,也有不同的劑型,如口服藥、滴劑、口溶錠及長效針劑等。尤其時長效針劑可維持數週到一個月,甚至最長可到三個月。對於難以按時服藥的患者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選項。

有些治療思覺失調症的藥物會產生副作用,如疲倦、坐立難安、手腳顫抖、暈眩、肌肉僵硬、食慾大增、皮膚對陽光敏感等。

大多數的副作用,會隨著時間而慢慢降低或消失。患者也可以透過調整生活習慣,來避免副作用,如減少曬太陽的時間、節制飲食、避免突然改變動作引起的暈眩等。

有些患者或家屬會擔心藥物上癮的問題,其實只有安眠藥會有上癮的問題,其他治療思覺失調症的藥物,如抗精神病藥物、情緒穩定劑、抗憂鬱劑都沒有成癮的問題。

若對藥物有疑問,務必和醫師討論,是否換藥或是減藥,千萬不要自行減藥或停藥,以免造成病情惡化,得不償失。

思覺失調症常用的藥物及可能副作用:

(列出的副作用不一定會發生,每個人的反應會有所不同)

藥物名 常見副作用
利培酮 Risperdal 錐體外症候群、嗜睡、便秘、反眼以及體重增加
氯氮平 Clozaril 便秘、尿床、睡眠時流口水、肌肉僵硬、昏昏欲睡、顫抖、姿勢性低血壓、高血糖和體重增加
喹硫平 Seroquel 嗜睡
齊拉西酮 Geodon 頭痛、嗜睡、噁心、便秘、消化不良、呼吸系統不適、心律異常
氟哌啶醇 Haloperidol:長效型藥物 失眠、頭痛、口乾、消化道症狀,長期服用有可能引起遲發性運動障礙
奧氮平 Zyprexa 體重增加、煩躁、視力模糊、疲倦、便秘、暈眩

居家治療

有些患者不願意到醫院就醫,但可以接受醫護相關人員到家中診療和打針,醫院可向健保署申請居家治療。目前台北市有松德院區、三總北投分院及台北榮總等醫院有提供此項服務。

要查詢住家附近可提供居家醫療的單位,可在健保署的網站,搜尋「居家醫療照護整合特約醫事機構查詢」,輸入住家所在區域即可查詢。

社會心理治療

在急性期,藥物是主要的治療基石;在慢性期除了依據醫師的指示規律服藥以外,可以輔以心理治療,以及精神復健。

心理治療透過個別心理治療或是團體心理治療,協助患者了解思覺失調症的症狀,並且學會如何因應;家族治療則可以改善家屬互動模式,化解親人關係中的衝突和矛盾。

精神復健像是工作訓練、再教育等,目的在重建患者工作、學業、生活、社交等方面的能力,幫助患者更順利回歸生活。

思覺失調症的預後

( 預後 Prognosis : 指根據病人目前狀況來預測未來經過治療後的可能結果 )

思覺失調症發病後的活躍期可能持數年甚至長達十年。根據研究顯示,思覺失調症發病前5年是治療的關鍵期,若是有接受長效型針劑療法,一年半後有接近6成患者可以重返職場及學校。總體來說有約 3/4 的思覺失調症個案,經治療後都可穩定在社區中生活,或是回歸工作及學業。

統計上有幾個方法被用來判斷預後是否良好,但這些因素不是絕對,臨床上也有所有跡象都屬於預後較差的那一邊,但最後卻幾乎完全康復的案例。

童年

童年表現沒有太大問題,能正常交友、在學校表現良好的人預後較好。相反的如果童年在學校有學習困難、行為問題、社交退縮的人,預後比較不佳。

性別

統計上女性患者的預後比男性患者預後佳。女性患者平均發病年齡也比男性患者大。

發病年齡

一般來說發病時越年輕,預後越差。比如15歲就發病的患者,會比30歲才發病的患者預後差。

家庭病史

如果家族中沒有精神疾病的病史,或是只有憂鬱症或躁鬱症而沒有思覺失調症,這樣的患者預後較佳。如果家族中有其他思覺失調症的患者,尤其是近親,預後較不樂觀。

初次發病的模式

也就是前驅期的長度,前驅期越短,預後越佳。如果患者是經歷好幾個月漸漸發作的,預後會比幾天內就突然發作的患者差。

正性症狀 / 負性症狀

正性症狀像是幻想、妄想;負性症狀像是缺乏同理心、社交退縮等。正性症狀的預後會比負性症狀預後佳。若是患者失去情緒起伏,或是強迫性症狀,是預後差的徵兆。

情緒起伏

保有正常情緒起伏的患者,會比情緒平板的患者預後佳。

病識感

有病識感的病人預後較佳;沒有病識感的病人預後較差。

預後良好的跡象

預後不佳的跡象

童年表現正常 童年有重大問題
女性 男性
沒有思覺失調症家族史 有思覺失調症家族史
初次發病年紀較大 初次發病年紀較小
突然發作 逐漸發作
正性症狀 負性症狀
有正常情緒起伏 情緒平板
有病識感 沒有病識感
腦部斷層掃描或核磁共振造影正常 腦室擴大或腦部組織萎縮
對藥物反應良好 對藥物反應不佳

參考:福樂・托利(E. Fuller Torrey, M.D.)《思覺失調症完全手冊:給病患、家屬及助人者的實用指南(第七版)》,心靈工坊出版

預防復發

思覺失調症是一種慢性疾病,如果能控制良好,一樣可以享受有意義的美好生活。所以預防復發對病情和生活品質都很重要。

  • 依照醫囑規律服藥
  • 定期就醫追蹤
  • 輔以心理治療,強化心理素質
  • 過著規律的生活

思覺失調症患者的壽命

根據統計,思覺失調症的患者比一般人的壽命少了 10~25 年,其中的因素是因為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變差,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其他的慢性病,像是肥胖三高等,間接影響患者的壽命。另外,患者的自殺案例也影響了統計數據。

相關協助資源

  • 24hr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24小時)
  • 衛生福利部自殺守護者安心專線:1925 (24小時)
  • 張老師輔導專線:1980 (星期一~星期六 9:00~21:00;星期日 9:00 ~ 17:00)

 

Reference: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Schizophrenia
MAYO Clinic: Schizophrenia
三軍總醫院: 思覺失調症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 甚麼是思覺失調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 思覺失調症患者也有春天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精神部: 早期發現「思覺失調症」的前驅期症狀/吳證寬醫師
WebMD: Schizophrenia Prognosis
福樂・托利(E. Fuller Torrey, M.D.)《思覺失調症完全手冊:給病患、家屬及助人者的實用指南(第七版)》( 丁凡,譯 ),心靈工坊出版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reCAPTCHA and the Google Privacy Policy and Terms of Service apply.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