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SD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症狀、治療方法、自我檢測表

甚麼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 PTSD,是指在經歷極度嚴重的創傷壓力事件後產生的精神疾患。如經歷瀕臨死亡的威脅,或目睹他人死亡;也可能是經歷嚴重的身體傷害、性暴力、戰爭、交通事故等。本文會同時使用 「PTSD」 以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兩者指涉的意思是相同的。

大部分的人在經歷重大創傷之後,身心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衝擊。有些人在創傷後會持續經歷一個月以上的嚴重身心失調,而發展成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另一種情況是在創傷事件後產生了和 PTSD 相似的症狀,但症狀沒有超過一個月,這種狀況則被歸類為「急性壓力症」 (Acute Stress Disorder),簡稱 ASD。

若是創傷後的身心狀況還未到 PTSD 的程度,但有很類似的壓力反應,則會被歸類為「創傷後壓力反應」(post-traumatic stress reaction),這屬於創傷後的合理身心反應,而不是罹患了診斷上的心理疾病。

另外有一種狀況是,患者本身曾經是事件中的加害者,如參與戰爭的軍人、執行死刑或酷刑的人、執行勤務時開槍的警察、殺人犯、屠宰場工人等,因為自己執行殺生或其他類似的暴行後,所出現的嚴重身心失調症狀,則稱為加害者創傷壓力(perpetration-induced traumatic stress) 簡稱 PITS。也會有跟 PTSD 相似的失調症狀,甚至往往更加嚴重。

PTSD, ASD, PITA 和創傷後壓力反應的不同

名稱

常見症狀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PTSD) 做惡夢、性情改變、情感麻木、失眠、易受驚嚇、逃避接觸跟創傷有關的事物、肌肉痙攣、記憶喪失,症狀超過1個月
急性壓力症 (ASD) 症狀與上述 PTSD 的症狀相似,但持續時間不超過一個月,通常幾天後漸漸淡去。
創傷後壓力反應 身心反應類似 PTSD ,但還沒嚴重到可被診斷為疾病的程度,屬於身心對壓力的正常反應。
加害者創傷壓力 (PITS) 做惡夢、焦慮、恐慌、情感麻木、解離、憂鬱、社交退縮、憤怒、毒品與酒精濫用。

PTSD 盛行率

在一般人口中盛行率約 1~2.6% ;義消中有 30%;受虐婦女45%,而經歷性侵、戰爭、屠殺的倖存者中,盛行率高達 33%~50%。女性的發病率高於男性,可能是因為大多數女性比男性更敏感,更容易感受到強烈的情緒。

統計上兒童比較不容易出現壓力後創傷症候群,但兒童時期的創傷經驗,有可能提高成年後罹患 PTSD 的風險。

PTSD 症狀

以下這些症狀持續超過一個月,並造成明顯的困擾或影響正常生活 (例如工作、社交、學業),且症狀並非由藥物、物質濫用或其他疾病引起。若壓力事件後六個月才出現下述症狀,則屬於延遲發作型。

侵入性思維

不由自主地回憶創傷事件、做惡夢、閃回 (flashback : 感覺好像重新經歷創傷事件) 、解離 (失去對現場周圍環境的覺察) ,接觸與創傷事件有關聯的事物時會產生強烈的身心反應。

迴避

逃避與創傷事件相關的事物、記憶、感受。例如拒絕討論創傷事件,或是刻意讓自己忙碌,避免憶起創傷事件。

認知和情緒的改變

無法憶起創傷事件的重要情節;消極、否認的想法;扭曲的信念 (例如:錯誤地責備自己或他人);持續性的過度警覺、有攻擊性、無法集中注意力、恐懼、擔憂、易怒、內疚或羞恥感;對以前喜歡的活動失去興趣;社交退縮,逃避與人接觸;無法體驗快樂、正面的情緒。

生理症狀

血壓上升、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肌肉緊繃、噁心、腹瀉、手抖、頭痛、睡眠障礙

兒童 PTSD 症狀

  • 已經學會如廁卻又開始尿床
  • 忘記如何說話或是無法說話
  • 在遊戲中重複表達跟創傷相關的主題
  • 無法辨識的、嚇人的惡夢
  • 對父母或其他成年人表現出異常黏人的行為
  • 年紀較大的兒童或青少年可能會出現與成人相似的症狀

原因

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 (DSM-5) 對創傷事件定義為以下一種或多種形式,去經歴死亡、死亡威脅、重傷或性暴力,形式包含:

  • 直接經歷
  • 親身目擊這些事情發生在別人身上
  • 得知這些事件發生在親密的家人或朋友身上
  • 反覆接觸創傷事件中令人不舒服的細節 (通常因工作原因, 如急救人員、案件調查人員、助人工作者等)

會造成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原因,通常是遭逢巨大的創傷事件,加上個人的因素所導致,例如先天的遺傳基因、人格特質、兒童時期的創傷經驗、腦內物質和激素的分泌、焦慮症和憂鬱症等因素。

甚麼時候該就醫

有以下任何情況,或是類似的身心症狀都建議馬上就醫。

  • 受創傷事件的強烈感受或回憶困擾超過1個月
  • 沉浸於嚴重的消極感受或想法中
  • 創傷事件帶來的身心失調已影響正常生活
  • 有自傷或自殺的念頭

治療方法

並不是每個經歷創傷的人都會演變成 PTSD ,也不是每個 PTSD 的患者都需要治療。有些 PTSD 患者的症狀會隨著時間而消退;有些患者經由支持系統(家人、朋友、師長等) 的幫助下,可以漸漸走出創傷帶來的痛苦;但有些患者需要專業的治療,才能漸漸恢復。這種差異和個人夠不夠堅強或成熟無關,只是眾多複雜因素導致的結果。如果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症狀已經嚴重影響生活,及早治療是康復的關鍵。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治療可分為兩階段:

第一階段:當下的處理

如發生重大災難事件時,前往協助的第一線的警消人員、醫療人員、義工等,可依當下的條件,協助受災的民眾表達出其害怕、恐慌、哀痛等情緒,勿因過度安慰而阻斷其情緒宣洩。必要時醫療人員會使用鎮靜類藥物,來處理嚴重的焦慮症狀。

第二階段:事後的處置

諮商及心理治療

鼓勵個案多談論自己對創傷的感受,處理其不當的認知,如自責、罪惡感等。

認知治療:協助個案認出陷入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思維,重建客觀、中性的認知,進而改善情緒失調的問題。

暴露療法:讓個案透過想像或實際接觸引起焦慮的情境,並在過程中了解自己其實可以承受其情緒反應。

眼動減敏與歷程更新療法(EMDR):透過引導個案回憶過去的創傷經驗,同時配合治療師的指示移動眼睛視角,進而促進個案重建過去經驗的訊息,從中釐清自己的負面情緒,並學習用新的角度去體驗過去的經驗。根據國外的一項研究指出,有 84% 的患者透過 EMDR 擺脫 PTSD 的症狀(Wilson, Becker, & Tinker, 1997)。
參考: EMDR 的介紹影片

藝術治療:透過藝術活動外化創傷經驗,並經由觀看自己的作品,重新理解自己的對創傷經驗的反應。透過這種外化和自我觀察的過程,獲得釋懷的空間。

藥物治療

醫師視個案情況,可能會使用一些藥物來緩解 PTSD 的症狀。 如抗憂鬱類的藥物,可以緩解憂鬱和焦慮的症狀;抗焦慮藥物則可以改善焦慮和過度的壓力反應。另外有些藥物可以改善失眠和惡夢的症狀。

生活指南

在接受專業的診療之前可以幫助自己的事:

  • 找一個可以信任的親友或是有相似創傷經驗的人,說出自己的經歷和感受。
  • 不要使用酒精或非醫師提供的藥物來麻痺自己的感受。
  • 避免咖啡因和尼古丁,這些物質會讓焦慮的症狀加劇
  • 讓自己待在一個可以感到安全的環境
  • 吸收相關的 PTSD 知識,理解自己目前的狀態。

治療期間自己可以幫助自己的事:

  • 和醫師討論治療方案
  • 從事適合自己強度的運動
  • 規律作息,充分的睡眠
  • 嘗試與信任的家人、朋友相處,讓對方理解自己目前的狀態
  • 理解自己正往康復的路上前進,而不是期待能立即痊癒
  • 避免自我批評
  • 為自己設定實際可達到的目標
  • 嘗試在生活中辨識出能讓自己感到欣慰、滿足的事物

怎麼陪伴PTSD患者

鼓勵患者表達情緒,不管是哭泣、傾訴等方式,都給予正面的肯定

避免過度安慰及缺少同理的話,比如:「你想太多了」、「很快會好起來」、「沒有這麼嚴重」等

給予患者安全感,讓他知道目前已經離開之前的威脅處境

尊重患者的自主權,讓他重新建立對生活的掌控感

預後

在創傷後能談論創傷事件,已及表露情緒的患者預後較佳;若過去有創傷經驗,或是有精神病史,預後會較差。另外,患者原本的個性因素也會影響預後。

PTSD 自我檢測

此測驗不是診斷工具。身心失調的疾患只能由合格的心理健康相關專業人員或醫生診斷。此測驗適用於成人和 6 歲以上的兒童。


在過去一個月內:

  1. 你是否經歷過,或目睹身邊的人遭受嚴重威脅事件,包含死亡、死亡威脅、暴力或性侵?
  2. 在這事件後,你是否不由自主的反覆回想該事件,或是在夢中不斷重現,而使你感到不安和恐懼?
  3. 你是否會因為回憶起創傷事件相關的景象、聲音、氣味或感覺而感到痛苦?
  4. 你會刻意避免去回想創傷事件嗎?
  5. 你是否會盡量避免去接觸跟創傷事件有關的人、事、物和場所?
  6. 你是否難以回想起創傷事件中的重要情節?
  7. 經歷這個創傷事件後,你是否變得難以再信任任何人?
  8. 你是否對於事件的發生感到自責?
  9. 使是否對創傷事件感到恐懼、內疚或羞愧?
  10. 你是否對創傷事件以前感興趣的東西失去興趣?
  11. 你是否覺得與人疏離?
  12. 創傷事件後你是否難以感受到幸福、滿足或是愛?
  13. 你是否比創傷事件之前更容易發怒?
  14. 你有自傷傾向嗎?
  15. 是否時時都保持高度警戒狀態
  16. 始有睡眠障礙嗎?
  17. 你正在經歷的這些困擾,是否可排除是因為藥物或其他生理狀況(如頭部受傷) 所引起?
  18. 這些問擾是否已經嚴重影響你的日常生活,包含人際關係、工作或學業等?

 

你回答的「是」越多,代表你正在經歷的狀態跟 PTSD 的症狀越多相似之處,如果這些困擾已對你的生活造成影響,建議諮詢醫師或相關心理專業人員,做進一步的診斷或評估。

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CPTSD

近年有另一個被關注的議題是「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相比,CPTSD 並不是因為個案經歷嚴重的死亡、暴力等威脅;通常是在兒童時期經歷長期的創傷,像是不斷地被忽略、否定、言語暴力、肢體暴力等虐待,最後隨著時間推演,這些被否定的經驗內化成自我批評的語言,在個案成年後發展成自我價值感低落、自我懷疑、惡性的自我批評、對自己過度嚴苛、社交焦慮、難以建立健康的伴侶關係等等樣態。

Reference: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  蕭美君醫師:創傷後壓力疾患
華人心療網:認識創傷後壓力症
PSYCOM: PTSD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Test
DSM-5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reCAPTCHA and the Google Privacy Policy and Terms of Service apply.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