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竇炎會自己好嗎?常見發病原因及4招改善方法

慢性鼻竇炎示意圖

讀者精要:約有三成的急性鼻竇炎患者會自行痊癒,九成以上的急性鼻竇炎在治療後會痊癒,然而有部分的鼻竇炎會進展為慢性鼻竇炎,甚至引發嚴重的併發症。

鼻竇是什麼?

鼻竇 (paranasal sinuses) 位於顱骨,人體擁有額竇 (frontal sinus)、蝶竇 (sphenoid sinus)、篩竇 (ethmoid sinus)、上頜竇 (maxillary sinus) 等四對鼻竇。

鼻竇內充滿空氣,鼻竇內的粘膜由一種有分黏液功能的上皮細胞,以及成千上萬的纖毛所構成。上皮細胞分泌的黏液可吸附外來的髒污物質,並藉由纖毛的擺動,將這些黏液往外排出。

四種鼻竇的相對位置示意

鼻竇的功能包括減輕頭部重量、改善吸入空氣的品質(滋潤、加熱空氣等)、提升發聲共鳴、減緩外來力量對臉部造成的傷害等等。

 

發病原因和常見症狀

患者大多是因為過敏、發炎、感染造成鼻竇開口阻塞,一旦分泌的黏液無法排出,細菌在鼻竇中大量繁殖就會引發症狀。

一般常見由感冒所引起的鼻竇炎,其他如鼻中膈彎曲、鼻息肉、化學物質的刺激及牙齒等,都有可能引發鼻竇炎。

鼻竇構造與三種鼻竇炎原因

若罹患鼻竇炎,患者可能會有以下幾種症狀:

  • 鼻塞
  • 流出黃膿鼻涕,或倒流至喉嚨
  • 臉部疼痛、感到腫脹
  • 嗅覺減退
  • 聞到不明異味

其他症狀還有可能引起發燒、頭痛、疲倦、牙痛、咳嗽。

鼻竇炎4招改善方法

  • 喝熱飲或補充水分可舒緩症狀
  • 吸入熱蒸氣,可以嘗試泡熱水澡,或放置溫而濕的毛巾在鼻子上
  • 戒菸、拒吸二手煙
  • 戴上口罩,隔絕髒空氣與過敏原

還有,患者擤鼻涕時不可過度用力,且一次擤一邊,避免內耳壓改變使細菌等異物更加深入體內。

若經由醫師指導,患者也可在家自行操作鼻腔沖洗術,這是種利用微溫生理食鹽水沖洗鼻腔,去除過多黏液與過敏物質的方法,可舒緩鼻竇炎症狀。

鼻竇炎的藥物治療

急性鼻竇炎通常以藥物治療為主,常見的藥物有以下幾種。

抗生素

鼻竇炎最常見的原因為病毒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 (感冒),稱為病毒性鼻竇炎,單純病毒性感染的鼻竇炎不需用抗生素治療,因為抗生素主要作用是針對細菌。但有部分患者會續發細菌性鼻竇炎,醫師也會根據臨床症狀判斷是否為細菌性鼻竇炎而給予抗生素治療。口服抗生素需服用至少十天,醫師會根據病程調整,需遵照醫師的指示連續服藥,以避免產生抗藥性。

抗組織胺

抗組織胺常用於緩解流鼻水的症狀,但是也會使得黏液、鼻涕更為濃稠而不易排出。

化痰劑

化痰劑可以使濃稠的黏液、鼻涕變稀,以利於排出。

鼻用類固醇噴劑

主要用來緩解流鼻水、鼻塞、鼻子癢等症狀。藥效作用比較慢,通常需要3-5小時候症狀才會緩解,因此需要規律、持續性地使用,效果才會好。鼻用類固醇噴劑副作用小,且能有效消炎。

口服去充血劑

鼻竇炎會造成粘膜腫脹,導致鼻竇開口阻塞,引起鼻塞及臉部脹痛感。口服去充血劑可以改善黏膜腫脹的問題,但長期使用會造成依賴性,造成停藥時更為嚴重的粘膜腫脹。

 

鼻竇炎檢查

內視鏡檢查

內視鏡是一條具有攝影功能的軟管,醫生會將它從鼻孔放入患者鼻竇內,觀察發炎情形,也可收集鼻竇黏液做進一步的分析。

X光檢查

觀察鼻竇內的積液狀況,以及鼻腔結構是否正常。

電腦斷層掃描

醫生可藉此得知患者鼻竇內是否有鼻息肉,以及黏液分泌程度、發炎情況等細節。

 

慢性鼻竇炎是什麼?

約有三成的急性鼻竇炎患者會自行痊癒,九成以上的急性鼻竇炎在治療後會痊癒,然而有部分的鼻竇炎會進展為慢性鼻竇炎甚至進而引發嚴重的併發症。

慢性鼻竇炎 (chronic rhinosinusitis) 意味著病程較久,擁有兩種以上鼻竇炎症狀,且時間達三個月以上,常見已長出鼻息肉等組織增生,造成鼻竇開口阻塞。相較之下,一般的鼻竇炎持續時間通常小於四週。

有別於急性鼻竇炎,慢性鼻竇炎的致病因子較為多元,細菌只是導致發炎的元素之一,而急性鼻竇炎若未經妥善治療,也可能演變成慢性鼻竇炎。

四種慢性鼻竇炎症狀的人臉圖

由於鼻竇位於鼻腔,且分別靠近腦部與眼部,若發炎症狀嚴重,將可能連帶影響上述部位,形成嚴重併發症。

慢性鼻竇炎的併發症包含:

  • 腦膜炎
  • 部分或完全喪失嗅覺
  • 視力受損

慢性鼻竇炎種類

慢性鼻竇炎無合併鼻息肉

慢性鼻竇炎無合併鼻息肉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out nasal polyposis) 是最常見的慢性鼻竇炎種類。鼻竇腫脹與發炎現象往往源自空氣中的刺激物質(如香菸)、過敏原,或細菌感染等。

慢性鼻竇炎併鼻息肉

某些慢性鼻竇炎患者的鼻腔內有異常組織增生,稱為鼻息肉,即慢性鼻竇炎併鼻息肉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osis),醫學界尚未完全明白鼻息肉的成因。

若鼻息肉長得夠大,或是數量夠多,就會阻塞鼻竇開口,使帶菌的黏液無法正常排出,進而產生感染現象。

粉色外觀的鼻息肉示意

黴菌性鼻竇炎

某些人對黴菌過敏,若吸入飄浮在空氣中的黴菌孢子,就可能使鼻竇產生過多的黏液,這種由黴菌引起的鼻竇炎稱為「黴菌性鼻竇炎 (allergic fungal rhinosinusitis, AFRS)」。

 

慢性鼻竇炎成因

除了鼻息肉以及未經治療的急性鼻竇炎,慢性鼻竇炎的危險因子還包括:

過敏

不只黴菌可能造成過敏,舉凡塵蟎、動物毛髮、蟑螂等都是典型的過敏原。

菸害、空氣汙染

長期吸菸或暴露於二手菸環境、吸入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如二氧化硫、甲醛等),皆會提升罹患慢性鼻竇炎的風險。

免疫系統異常

如果患者體內的免疫系統異常,身體無法製造足夠的抗體,容易有反覆的感染現象,若感染部位為鼻腔,就有可能導致慢性鼻竇炎。

六種慢性鼻竇炎危險因子示意

 

慢性鼻竇炎的治療方法

慢性鼻竇炎常見治療方法如下:

藥物治療

類固醇藥物

類固醇藥物能治療發炎現象,包含慢性鼻竇炎,常見噴劑或口服藥物。

抗生素

細菌與黴菌是造成慢性鼻竇炎的原因之一,抗生素可以減少或抑制慢性鼻竇炎致病原。

手術治療

藥物是控制病情的第一線治療方法,但有些情況手術治療才能有效改善病情,如長出鼻息肉、鼻竇開口阻塞,這時候藥物通常無法根治,而施行手術可以恢復鼻竇的暢通,讓鼻竇內的黏膜纖毛可以正常通氣、慢慢恢復正常功能。手術後仍須配合醫師的指示服用藥物和其他治療,並且避免菸害和其他的致病因子,才能達到最好手術的效果。

藥物與手術刀表示兩種治療方法

常見的手術方式為「內視鏡鼻竇手術」,目的是以內視鏡移除阻塞鼻竇開口的多餘黏液或鼻息肉,讓鼻竇開口擴大,清除病變組織,恢復鼻竇通道暢通。目前的內視鏡鼻竇手術傷口小、手術時間短、安全性高,患者如需接受手術,可以不用太擔心。

由於鼻竇炎的症狀和感冒很類似,常常會被忽略而錯過治療時機,因此須特別留意如果有類似鼻竇炎的症狀,需及早就醫,由醫師診斷是否為鼻竇炎。

Reference:
UpToDate台北市醫師公會會刊、台大醫院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reCAPTCHA and the Google Privacy Policy and Terms of Service apply.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