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初期沒有前兆或症狀,4大高危險群佔九成

拿著放大鏡的肝臟
肝臟一直是癌症十大死因的前三名,肝炎是演變為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於全台B型肝炎帶原者至少超過200萬人、C型肝炎患者約30萬人,許多人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帶原者,加上不良的生活習慣、致癌因子,最後演變為肝癌。

肝臟有什麼作用?

肝臟位於右上腹,是體內最大的器官,整體分為左葉和右葉,成人的肝臟重量約為1.2公斤。

  • 排毒:將身體產生的有毒物質排出體外。
  • 代謝:將食物養分或藥物轉化為細胞可吸收的型態。
  • 合成:合成人體所需的蛋白質。
  • 製造膽汁:幫助消化食物中的脂肪。
  • 幫助凝血:製造凝血因子,避免傷口失血過多。
  • 儲存能量:將多餘的葡萄糖轉變為肝醣,或將過剩的脂肪酸轉變為脂質加以儲存。

肝癌是如何發生的?

肝臟是由許多肝臟細胞所組成,當細胞分裂過程失控時,就會出現不正常大量增生,最後積聚成塊狀的腫瘤。肝癌指的是肝臟出現惡性腫瘤,影響肝臟的正常功能,破壞四周組織或入侵其他器官。

人們常說:「肝,是沉默的器官。」這句話說的一點都沒錯,由於肝臟本身缺乏痛覺神經,除了腫瘤觸及肝臟表面神經可能出現脹痛感,肝癌早期並不易察覺,往往到了症狀出現時,腫瘤早已壯大,也增加治療的難度。

肝癌有哪些症狀?

肝癌早期並不易出現症狀,一旦發現症狀,癌症常已發展至中後期。因肝癌的症狀及表現容易與腸胃疾病混淆,若有以下情況,應立即就醫檢查以免延誤治療。

  • 右上腹脹痛
  • 食慾不振
  • 體重驟降
  • 右肩疼痛
  • 噁心或嘔吐
  • 黃疸(眼睛或皮膚泛黃)
  • 腹水

罹患肝癌的高危險群

肝癌病例中,約有60-70%是由B型肝炎演變而來,20-30%則是由C型肝炎引起,由此可知,B、C型肝炎是導致肝癌的主要原因。

對於肝癌的病程發展有「肝癌三部曲」之說,從感染肝炎、肝硬化,最後演變為肝癌,多數肝癌患者皆是循著肝癌三部曲,唯有少數人的成因是直接由肝炎轉變成肝癌。

四種肝癌的高危險群

  • B型肝炎帶原者
  • B、C型肝炎患者
  • 有肝癌家族病史者
  • 肝硬化患者

除此之外,吸菸、過量飲酒、環境污染物 PM2.5、長期食入黃麴毒素,都是引發肝癌的常見原因。

肝癌的兩大類型

肝癌主要分為原發性肝癌、轉移性肝癌兩大類,兩者的性質也是截然不同。

原發性肝癌

是指原發於肝細胞或膽管細胞的癌症,大多數肝癌皆屬肝細胞癌,所以通常稱為肝癌,唯有少部分發生在肝内的膽小管,稱為膽管細胞癌。

轉移性肝癌

癌細胞最初發生在其他部位,最後轉移至肝臟。因肝臟血管構造豐富,癌細胞可經由血液入侵。

預防肝癌的七大原則

B、C型肝炎、脂肪肝、肝硬化、酒精性肝炎等都是引發肝癌的常見原因。防範肝癌的原則,除了避免感染肝炎,也應避免接觸其他危險因子。

七種防範肝癌的方法

定期檢查

若為B、C型肝炎帶原者,應每半年復診追蹤病況,避免病情轉變成肝癌。

遠離菸害

吸菸不只會增加肝癌風險,更可能增加罹患其他癌症的機率。除了吸菸者應戒菸外,一般民眾也應遠離菸害環境。

避免過量飲酒

過量飲酒容易導致酒精性肝炎,增加罹患肝癌的機率。

避免發霉食物

發霉食物可能產生黃麴毒素,進而導致肝癌。

避免共用針頭或牙刷

肝炎可能透過血液感染,如針頭、居家衛生用品不可共用。

安全性行為

從事性行為應戴上保險套,避免感染肝炎。若有懷孕計畫,應向醫師諮詢。

控制體重及體脂肪

肥胖者易得脂肪肝,因脂肪肝可能演變為肝癌,所以平時應做好體重控制。

護肝的六大飲食原則

一旦肝臟組織受損,營養素的吸收、合成及代謝皆可能受到影響,所以在飲食上須攝取足夠的營養,促進肝細胞再生。

口味清淡,避免加工食物

避免食用醃漬、煙燻等加工食物,也避免攝取過多鹽分,造成身體負擔。

蔬果飲食,選擇高纖食物

多食用富含維生素 B、C 的黃綠色蔬菜及水果,增加身體抗氧化能力。可增加全穀類食材,增加纖維質攝取、避免便秘。

足夠熱量,攝取蛋白質

選擇蛋、豆、魚、肉類等食材補充蛋白質,且應增加熱量的攝取,以理想體重每公斤40卡的熱量為準。若有肝昏迷現象,則應減少蛋白質攝取量,亦可請教營養師適合的飲食方式。

少量多餐,增加進食量

治療期間或術後若有食慾不佳的情況,可採用少量多餐的方式,每天6-8餐,維持營養、熱量補充。

戒菸戒酒

吸菸及酒精都會加重肝臟的負擔,唯有戒菸戒酒才能提供肝臟健康的恢復狀態。

勿信偏方

均衡飲食是攝取足夠營養的正確方式,切勿相信偏方、私自服用草藥、不明藥物等,否則可能延誤治療、加重病情。

如何確診肝癌?

診斷肝癌的方法有很多種,主要分為三大類:抽血檢查、影像學檢查、組織切片檢查,且並非單一種方法就可確診肝癌,必須了解患者的不適症狀、病史,再透過各項檢查,經由綜合評估才可判定。

抽血檢查

以檢驗血液α-胎兒蛋白 (alpha-fetoprotein, AFP) 最常見,AFP 是判別肝細胞病變與否的標準之一、還可追蹤肝癌有無復發。AFP 一般只見於胎兒血液,若是成年人血液中 AFP 指數偏高,表示可能患有肝癌,但仍需搭配其他檢查才能確診。

影像學檢查

包括超音波掃瞄、電腦斷層、核磁共振檢查、血管攝影。80%的肝癌可藉由超音波偵測到,檢查過程無痛、無輻射,檢查前須禁食。影像學檢查能彌補血液檢查的不足,對肝癌的診斷十分重要。

組織切片檢查

切片檢查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於上腹部局部麻醉後,在皮膚表面切一個開口,利用儀器深入腫瘤抽取組織;另一種是腹腔鏡檢查時一併切下腫瘤進行冷凍切片檢查。醫生會透過顯微鏡觀察細胞樣本,了解腫瘤的屬性。

及早發現與治療,肝癌存活率越高

醫生會根據癌細胞的種類、腫瘤的大小、數目、位置、擴散程度,以及患者年齡、健康狀況及可承受副作用的程度,決定最適合的治療方案。若能早期發現肝癌,可選擇的治療方法較多,五年存活率也較高。

肝葉切除手術

依照腫瘤大小及位置,切除被侵犯的肝葉。手術切除是理想的根治方法,但僅限於早期肝癌及肝功能良好者,若有合併其他內科疾病,如心臟衰竭、慢性肺病、腎臟衰竭、心肌缺血的病人,就不適合接受切除手術。

射頻燒灼術

藉由超聲波引導下,將治療探針穿過皮膚,插入腫瘤組織中,利用電離子轉換成熱能的形式,透過熱能燒灼將癌細胞殺死。

肝葉切除手術、射頻燒灼術介紹

血管栓塞術

將導管放到選定血管的適當位置,由導管注入抗癌藥物或注射栓塞物質,使腫瘤缺乏養分而壞死。

化學治療

利用化學藥物阻止癌細胞生長及繁殖,給予方式可分為口服、靜脈注射與肌肉注射,大多以靜脈注射為主。

化療雖然可以阻止快速生長的癌細胞,但會產生各種副作用,如疲倦、掉髮、食慾降低、腹瀉、口腔黏膜破損等等,若有嚴重副作用,可與醫師討論用藥及緩解方式。

肝臟移植

切除壞肝,植入健康的異體肝臟,是否適合移植手術須由醫師評估。

血管栓塞術、化學治療、肝臟移植介紹

想要遠離肝癌,除了規律休息、避免肝臟過勞,也應定期做健康檢查。若為B、C型肝炎的帶原者,更應定期篩檢,避免肝炎轉變為肝癌而不自覺。

文:林恆毅/圖:Ganzy

>> 如何找到像家人一樣可靠的看護

Reference:
衛福部台灣癌症基金會、成大癌症中心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reCAPTCHA and the Google Privacy Policy and Terms of Service apply.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