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檢查這樣選就對了!癌症篩檢、各年齡選擇參考

健康檢查示意圖

根據衛福部2019年公告的國人十大死因,其中癌症、心臟疾病、肺炎再度蟬聯前三名。你知道嗎?其實這些疾病多數是可以透過健康檢查事先預防的。

健康檢查重要嗎?有哪些優點?

現代人因生活壓力大、飲食不均、作息不正常等因素,讓罹病的風險大大增加。尤其是有家族病史的民眾,更要提早進行追蹤。

健康檢查的目的不只是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態,也能及早發現罹病的風險因子;對於已確定罹病者,也能盡快做正確治療,延緩疾病的發展。

以癌症為例,若能在健檢時發現病灶,如原位癌或是第一期癌症,治療之五年存活率幾乎都在九成以上,甚至有根治的可能。

健康檢查應多久檢查一次?

多久做一次健康檢查並沒有一定的標準,主要依個人的健康狀況及疾病風險而定。

從30歲開始,可先從基本的健康檢查項目開始做起,如果有家族病史或是不良生活習慣,更可以提早檢測相關的項目。

一般來說,40以上未滿65歲者,建議至少每二至三年接受一次檢查,再針對高風險項目做追蹤;年滿65歲以上者則應每年做一次健康檢查。

衛福部有提供免費的檢查,你知道嗎?

衛福部國健署從民國100年開始,推動「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年滿40歲的民眾即可享有多項政府補助的健康檢查。

根據統計目前免費健檢使用率僅有30-40%,提醒大家,持健保卡至各地醫療即可享有價值千元的健檢服務。

適用對象:

  • 40歲以上未滿65歲,每三年一次。
  • 65歲以上,每年一次。
  • 55歲以上原住民,每年一次。
  • 35歲以上小兒麻痺患者,每年一次。

健檢內容:

  1. 健康資訊問卷:疾病史、家族史、用藥史、健康行為、憂鬱檢測等。
  2. 身體檢查:一般理學檢查、身高、體重、血壓、腰圍、身體質量指數 (BMI)。
  3. 抽血檢查:檢驗肝功能、血糖、血脂(膽固醇)。
  4. 尿液檢查:檢驗腎功能。
  5. B肝抗原及C肝抗體檢驗:民國55年或以後出生且滿45歲,終身接受1次檢查。
  6. 健康諮詢:協助戒菸、酒、檳榔,維持正常體重、規律運動、健康飲食、事故傷害預防、口腔保健。

政府提供8項預防保健服務

除了成人基本的健康檢查之外,民眾若符合補助對象,還可享有其它七項預防保健服務:

檢查類別 適用對象 服務項目
糞便潛血檢查 50~69歲,每兩年可檢查一次。 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
口腔黏膜檢查 30歲以上嚼檳榔或吸菸者,每兩年可檢查一次。 口腔黏膜檢查
婦女子宮頸抹片檢查 30歲以上婦女,每年可檢查一次。 1. 子宮頸抹片採樣
2. 子宮頸細胞病理檢驗
3. 骨盆腔檢查
婦女乳房攝影檢查 ◎40歲以上至未滿45歲,且二親等內有乳癌病史之婦女,每兩年可檢查一次。
◎45歲以上至69歲之婦女,每兩年可檢查一次。
乳房攝影檢查
孕婦產前檢查 ◎妊娠第一期(未滿17週),可檢查兩次
◎妊娠第二期(17週至未滿29週),可檢查二次
◎妊娠第三期(29週以上),可檢查六次
1. 身體檢查
2. 血液及尿液檢查
3. 超音波檢查
4. 衛教指導
5. 乙型鏈球菌培養篩檢
兒童預防保健服務 ◎未滿1歲6個月,可檢查一次。
◎1歲6個月至未滿2歲,可檢查一次。
◎2歲以上至未滿3歲,可檢查一次。
◎3歲以上至未滿7歲,可檢查一次。
1. 身體檢查:身高、體重、視力、聽力、口腔、生長發展等。
2. 衛教指導:哺餵母乳、兒童營養、發展、健康保健等。
兒童牙齒塗氟 未滿5歲兒童,每半年可檢查一次。 1. 牙醫師口腔檢查、塗氟處理。
2. 衛教指導:正確潔牙、健康飲食等。

健檢套餐百百種,該怎麼選?

首先,健康檢查項目並不是越貴越好,也不是越貴的檢查一定比較精準,因為每一種篩檢方式都有其侷限性,並非較貴的檢查就能100%準確。

最重要的是,需考量自身的年齡、健康狀況、家族病史等,與醫師討論決定「最適合的檢查方式」。

舉例來說,對於十大癌症之首的大腸癌,有疑慮者並不需要先花大錢進行高階診斷(如正子攝影、核磁共振等),反而是費用不高的糞便潛血檢查、大腸鏡就能有良好的檢查效果。此外,大腸鏡檢查時若發現有可疑的息肉,也能一併做切除。

健康檢查選擇參考:

30-40歲 40-50歲 50-60歲 60歲以上
理學檢查 v v v v
抽血檢查 v v v v
尿液檢查 v v v v
腹部超音波 v v v v
糞便潛血檢查 v v v v
心電圖檢查 v v v v
胸部X光 v v v v
甲種胎兒蛋白(B、C肝炎者) v v v v
子宮頸抹片或HPV檢查(女性) v v v v
乳房攝影或超音波檢查(女性) v v v
胃幽門桿菌碳13呼氣檢查 v v v
胃鏡(抽菸、喝酒者、胃癌家族史) v v v
大腸鏡檢查 v v v
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
(尤其有抽菸、肺癌家族史)
v v v
攝護腺特異性抗原(男性) v v
冠狀動脈斷層掃描(高血脂及抽菸者) v v
腦部磁振造影檢查 v

※註:上述建議僅為參考用,並非絕對,可依個人健康風險與醫師討論後調整。

  • 大腸鏡檢查正常者,可間隔4-5年再做即可
  • 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若結果正常,建議每2-3年做一次
  • 婦女子宮頸抹片,每年檢查一次
  • 婦女乳房攝影或超音波檢查,建議每兩年至少檢查一次
  • 男性有攝護腺癌家族使者,可提早至40-50歲時檢查

 

常見癌症的篩檢方式

癌症已經多年蟬聯十大死因之首,而多數癌症可透過檢查儀器提早發現病灶,降低治療難度。

癌症篩檢介紹

健檢報告怎麼看?教你看常見指數

成人體位判讀

BMI指數又稱「身體質量指數」,是以身高、體重以計算肥胖程度的測量法。根據研究,BMI指數較高者,通常在疾病罹患率、死亡率上皆存在較高風險。

BMI範圍(kg/m²) 說明
BMI ≥ 27 已達肥胖
24 ≤ BMI < 27 體重過重
18.5 ≤ BMI <24 健康體重
BMI < 18.5 體重過輕

※BMI計算公式:BMI = 體重(公斤)/身高(公尺)²

高血壓

血壓長期過高將會危害血管健康,增加腦中風、冠狀動脈心臟病、主動脈剝離、心臟衰竭等併發症的發生率。(推薦閱讀:高血壓沒有症狀?飲食改善與預防的6大關鍵)

血壓參考值

狀態 收縮壓(mmHg) 舒張壓(mmHg)
正常血壓 < 120 < 80
高血壓前期 120-139 80-89
高血壓 ≥ 140 ≥ 90

糖尿病

糖尿病為新陳代謝異常的疾病,尤其二型糖尿病多發生在中年以後。若血糖長期控制不佳,可能引起心血管疾病、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神經病變致傷口感染等。(推薦閱讀:糖尿病8種症狀,預防與控制飲食訣竅)

血糖參考值

狀態 空腹血糖值
正常 < 100
糖尿病前期 100-125
糖尿病 ≥ 126

高血脂

當血中總膽固醇、三酸甘油脂、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過高,或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偏低,任一或多種指數異常即可稱為高血脂。血中脂肪過高可能引發中風、心肌梗塞、心絞痛等。(推薦閱讀:膽固醇過高有三大原因!飲食、生活習慣這樣改善就對了)

血脂參考值

一般成人 (mg/dl) 心血管或糖尿病患者 (mg/dl)
總膽固醇 (TC) < 200 < 160
三酸甘油酯 (TG) < 150 < 150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HDL-C) 男性 > 40、女性 > 50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LDL-C) < 130 < 100

 

健康檢查常見問答

1. 需要空腹嗎?禁止飲水時間要多久?

一般來說,正常飲食後約8-10小時後即消化完畢,若是進食高蛋白或高脂肪的食物,則為10-12小時。原則上會建議健檢前至少空腹8小時,以利減少干擾物質,如果能在抽血前一晚8點後開始空腹,可使檢驗值更為精確。

健檢前為避免稀釋尿液中的成分,醫師會建議不喝水至少8小時,如果真的口渴受不了怎麼辦?健檢前禁止飲水的重點應是「不要喝過量的水」,如果口渴難耐,稍微喝口水是可以的,切記不要大量喝水或是飲用茶類、咖啡等飲品。

2. 三高藥物需要暫停服用嗎?

慢性病常見的高血壓、高血脂藥物並不會影響健檢結果,可以正常服用。針對控制糖尿病的降血糖藥物,則必須停止使用,一般建議停用前一晚及當天早晨的劑量,避免因健檢前空腹8小時再服用藥物造成血糖過低。

3. 聽說照胃鏡很不舒服,有方法緩解嗎?

首先,建議病人在檢查前至少禁食8小時,讓胃完全淨空,也可減少檢查過程的不適感。其中將胃鏡吞下的剎那是許多人認為較不舒服的部分,所以照胃鏡前會先施打「腸胃道鬆弛劑」,並且在喉部噴灑麻醉劑,搭配與醫師的充分配合,就能將不適感降到最低。

針對特別怕痛或是有不同需求的病人可考慮「無痛胃鏡」,而無痛胃鏡在台灣屬於自費項目,其作法是將病人全身麻醉,減少檢查過程中所帶來的疼痛。不過檢查過程中亦存在麻醉等風險,需與醫師討論評估。

文:林恆毅/圖:Daco

Reference:
衛福部國健署全民健康基金會台大醫院健康電子報

Leave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This site is protected by reCAPTCHA and the Google Privacy Policy and Terms of Service apply.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