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22年衛福部最新公告的十大癌症,胃癌仍高居第八名,僅次於「癌王」胰臟癌之後。另統計資料顯示,東亞是胃癌發生率較高的地區,除了與飲食內容密切相關,還有哪些我們容易忽略的危險因子?
胃部的位置與作用
胃部呈現中空、長型橢圓的外觀,位於肋骨下方的上腹部,上半部連接食道,下半部則連接十二指腸,是消化系統相當重要的器官之一。胃壁由內而外可分為:粘膜層、粘膜下層、肌肉層、漿膜層。
當食物經食道進入胃部後,胃部肌肉就會開始運作,同時胃也會分泌黏液來幫助攪拌及磨碎食物,以利充分分解食物。由於胃液呈現強酸性,不僅具有殺菌功能,也是對抗外來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線。
此外,胃部功能還包括:吸收水分、酒精及脂溶性藥物,食物一般在胃部大約停留2-3個小時,接著再移動至小腸繼續消化吸收。
胃癌的危險因子
- 性別:男性胃癌發生率是女性的兩倍。
- 老化:隨著年齡增長,胃癌的發生率也漸增,尤其是中老年人。
- 家族史:若家族成員有胃癌病史,則罹患胃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2-3倍。
- 抽菸、喝酒:研究證實會增加得到胃癌的危險性。
- 不良飲食習慣:喜歡吃燒烤、醃漬物,蔬果攝取不足、缺乏維生素C等。
- 幽門螺旋桿菌:胃部若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會使得胃部發炎,進而容易破壞胃表層細胞,引發萎縮性胃炎,長時間下可能發展為胃癌前期。
- 曾動過胃部手術:此類患者可能會惡性貧血、胃粘膜萎縮,使得消化液分泌減少,進而增加胃癌的風險。
什麼是胃幽門螺旋桿菌?
胃幽門螺旋桿菌是人類最古老的感染原之一,感染者可能沒有症狀或出現腸胃道不適,包括腹部疼痛、燒灼感、噁心、脹氣、打嗝等。根據研究,台灣1-74歲民眾的盛行率約為54.4%,且盛行率隨年齡而增加。
一般來說,檢測方式可分為「侵入性」及「非侵入性」兩種。
- 侵入性:胃鏡切片檢查。
- 非侵入性:碳十三尿素呼氣試驗、血清抗體測定法、糞便抗原測定法。
治療胃幽門螺旋桿菌主要為口服抗生素治療,一般療程為7-14天。
常見胃癌症狀有哪些?
胃癌的症狀大多不具特異性,與其他腸胃道疾病類似,且早期通常沒有症狀,常常在健康檢查或者因腫瘤變大而引起併發症時才發現。
- 持續消化不良
- 腹部腫脹、不舒服或疼痛
- 噁心或嘔吐
- 腹瀉或便秘
- 食慾不佳、體重減輕
- 虛弱無力、疲勞
- 胸口灼熱
- 出血:吐血或解黑便
如何降低胃癌風險?
現代人時常熬夜、生活壓力大、喜好重口味的飲食,種種危險因子導致胃癌患者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總結來說,有以下幾點提醒大家:
- 若胃部不適長時間未改善,應立即就醫檢查,尤其檢查是否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 每天都要攝取蔬果,尤其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
- 避免重口味、醃漬、加工食品。
- 戒除不良習慣:避免喝酒、戒菸。
- 適度攝取優酪乳、優格等富含乳酸菌的食品。
如何診斷是不是得胃癌?
就醫之前,應盡可能搜集資料以提供醫師參考,包括:胃痛時機、持續時長、疼痛型態(鈍痛、尖銳通、絞痛)、服用藥物及相關症狀等。
抽血檢查
觀察血紅素指數評估是否有貧血、胃出血,以及參考腫瘤標記指數。
胃鏡檢查
檢查前會先在喉部噴麻醉劑,並給予助鬆弛藥物,檢查過程會將一條細長有光源的管子從口、食道再進入胃部。醫師也會透過胃鏡取出一些組織,接著進行切片檢查,是診斷癌症相當準確的方法。
上消化道攝影
簡單來說就是食道和胃的X光檢查。患者需事先喝下含鋇的顯影劑,以利清晰呈現消化道的輪廓與粘膜變化,藉此觀察病灶。
內視鏡超音波
可將胃粘膜下層或管腔外的組織看得更清楚,對於早期胃癌之分期有幫助。
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掃描及核磁共振
檢查有無局部淋巴結轉移、肝轉移、腹水或腹腔內轉移。
糞便潛血檢查
可檢驗分辨中是否帶有潛藏的血紅素。不過其他良性情況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也可能造成出血,故糞便中帶有「潛血」不一定就是癌症。
胃癌臨床分期及五年存活率
腫瘤深度 | 淋巴結侵犯 | 遠處轉移 | 五年存活率 | |
第一期 | 侵犯粘膜層或肌肉層 | 無 | 無 | 77.3% |
第二期 | 前期:侵犯粘膜層或肌肉層 後期:侵犯漿膜下層或腹膜 |
有或無 | 無 | 53.7% |
第三期 | 侵犯漿膜下層或腹膜 | 有 | 無 | 25.8% |
第四期 | 前期:侵犯至鄰近器官 後期:無論腫瘤大小 |
無論有或無 | 前期:無 後期:已有遠處器官轉移 |
5.7% |
目前公告的五年存活率大多是過去長時間的統計數據,隨著抗癌藥物及治療手段的進步,經診斷後只要能積極配合治療,存活期大多能有效延長。
胃癌治療方式有哪些?
目前用於胃癌的治療方式大致分為五大類:
- 手術治療:傳統手術、微創腹腔鏡或微創達文西機械手臂
- 化學治療
- 標靶治療
- 免疫藥物治療
- 放射線治療
手術治療
手術是胃癌最佳的治療方式,可直接針對病灶做直接切除,是有可能完全治癒的。而手術常見的切除部位包括:
- 次全胃切除術:適用於腫瘤位於胃部下1/3的病人。
- 全胃切除術:適用於腫瘤位於胃部上2/3處的病人;或曾進行過部分胃切除,後發生胃癌的病人。
隨著醫學科技的演進,手術方式也不斷進化,除了傳統手術外,另兩種微創手術都有傷口小、術後恢復期較短的優點。
傳統開腹手術 | 微創腹腔鏡 | 微創達文西機械手臂 | |
適用範圍 | 任何期別 | 腫瘤小於8公分 | 腫瘤小於8公分 |
手術時間 | 1~3小時 | 1~3小時 | 2~5小時 |
傷口大小 | 10~30公分 | 4~5個一公分傷口 | 5~6個一公分傷口 |
住院天數 | 7~14天 | 5~7天 | 5~7天 |
手術或自費醫材費用(台幣) | 約3~5萬 | 約5~10萬 (自費醫材) |
約20~30萬 (全部自費) |
化學治療
針對胃腫瘤侵犯較深、或有淋巴結轉移的病人,由於復發的風險較高,術後合併「輔助性化學治療」可有效降低復發率、提高存活率。目前健保已有給付第二、三期病人的口服化學藥物,做為術後輔助性的治療。此外,針對腫瘤已出現轉移的病人,此時「緩解性化學治療」將作為主要的治療手段,目的是延長病人的存活率。
標靶治療
相較於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可針對癌細胞的特殊基因做專一性的攻擊,不同階段的適用藥物也不斷推陳出新,其優點是可減少副作用、提升療效,增加存活期。不過個別患者適用與否,仍須交由醫師判定。
免疫藥物治療
其藥物作用原理是透過活化人體內的免疫細胞,使其攻擊癌細胞。若經特殊檢測腫瘤為特定基因表現的「少數」患者,就可考慮接受此類免疫藥物治療。
放射線治療
放射性治療用於胃癌病人的效益並不顯著,大多用於緩和症狀。舉例來說,出現遠端轉移的病人大多是以化學治療為主軸,此時合併放射性治療可緩解某些症狀帶來的不適。
Reference:
Mayo Clinic – Stomach cancer
財團法人癌症希望基金會 – 面對胃癌
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 – 胃癌(Gastric Cancer)
三軍總醫院 – 胃癌
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 30-8 – 幽門螺旋桿菌帶原者之治療與胃癌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