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症是什麼?
當骨質代謝過程失衡,使得流失速度大於再生,骨頭質量與密度將會低於常人,導致骨質疏鬆症 (Osteoporosis),提高骨折風險。
骨質疏鬆症的好發期是50歲起,然而,當我們邁入40歲之後,骨質便會逐年流失。
骨質疏鬆症預防方法
- 規律運動,運動前應與醫生討論適合的運動種類
- 健康飲食,充分攝取鈣質、蛋白質與維生素D
- 戒菸戒酒
- 40歲後,定期檢驗骨密度
骨質疏鬆症危險因子
- 50歲以上長輩
- 女性,女性患病機率大於男性
- 人種因素,亞洲人與高加索人較易患病
- 骨質疏鬆症家族病史
- 疾病因素,如類風濕性關節炎
- 吸菸、酗酒
- 飲食不正常,如鈣質、蛋白質、維生素D攝取不足
- 缺乏運動
骨質疏鬆症併發症
髖部骨折
會有長期疼痛、行動不便等症狀,甚至需依賴他人照護。此外,髖骨骨折也可能致死,骨折第一年內有20-24%的患者會死亡,往後五年亦有死亡風險。
脊椎壓迫性骨折
腰背痛、駝背、身高變矮、行動困難是常見的症狀,嚴重時需長期臥床,肺部功能也可能受損。
另一方面,患者的心理狀態也會受影響,由於外貌改變,患者自尊可能受挫,甚至會引發憂鬱症。
檢驗骨質疏鬆症
骨密度數值與骨質疏鬆症有關,骨密度檢測的結果稱為「T值」。
- 骨密度正常:T值大於-1
- 骨質不足:T值介於-1至-2.5
- 骨質疏鬆症:T值小於-2.5
治療骨質疏鬆症
- 抗流失類藥物(如 calcitonin),可減緩骨質流失速度
- 促骨生長類藥物(如 teriparatide),幫助增加骨質密度
- 雌激素,適度補充可強化鈣質運作效率
隨著年齡增長,骨質疏鬆症的風險也越高,只有深入了解疾病,並且定期到院檢測,才能守住骨本,對抗骨鬆!
Reference:
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